登陆  立即注册

查看: 183|回复: 0

和珅府的风水

[复制链接]

1002

主题

0

回帖

3008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3008
发表于 2024-3-24 22:43: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改写后的文本如下:
恭王府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意义的王府,它的名称由来是因为第三代主人恭亲王奕欣在接收之后对府邸进行了修缮与改建,使之成为了现在的规模,这座王府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初为大学士和珅的私邸,在同治初年,这里的第三代主人恭亲王奕欣,身兼议政王、军机领班大臣等要职,重权在握,显赫一时,乃大筑邸园,同时也对府邸部分进行了修缮与改建,我们现在看到的恭王府的建筑规模与格局,就是在那个时候最后形成的。
恭王府前半部是富丽堂皇的府邸,后半部为幽深秀丽的古典园林,总占地面积将近六万平方米,其府邸建筑庄重肃穆,尚朴去华,明廊通脊,气宇轩昂,仅次于帝王居住的宫室,府后的萃锦园则衔水环山,古树参天,曲廊亭榭,富丽天然;其间景致之变化无常,开合有致,实为中国园林建筑的典范。
据历史记载,这块位于京城前海西岸的风水宝地上,曾经有一座规模宏大的寺院,香火旺盛,游人如织,就连皇帝也来此礼佛上香,大约十六世纪中叶,该寺院才逐渐荒废,沦落为明朝廷的供应厂,清朝入主北京以后,在这里建造大小不等的院落若干,供内务府等普通旗人居住。
乾隆四十年前后,和珅相中了这块四周萦水,遥接西山,而且又离“皇上家”不远的风水宝地,遂以高价购买下这里的多处房产,建成了大名鼎鼎的“和第”,这座宅子曾先后作为和珅、永璘的宅邸。
乾隆四十一年,即1776年,和珅开始在这东依前海,背靠后海的位置修建他的豪华宅第,据传,明弘治年间大太监李广也曾经置第于此,嘉庆四年正月初三太上皇弘历归天,次日嘉庆褫夺了和珅军机大臣、九门提督两职,抄了其家,估计全部财富约值白银八亿两,相当于清十五年的财政收入,“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因此流传开来,同年正月十八日,即1799年2月22日,和珅被“赐令自尽”,而宅子本身如愿归“爱豪宅不爱江山”的胞弟庆僖亲王永璘所有,与此嫁予和珅之子的乾隆之女和孝公主仍居住在半座宅第中。
到了咸丰元年,即1851年,恭亲王奕欣成为这所宅子的第三代主人,他将宅子改名恭王府并沿用至今,“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是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对恭王府的评价。
这座王府在民国初年被恭亲王的孙子溥伟以40万块大洋卖给教会,后由辅仁大学用108根金条赎回,并用作女生学堂,新中国成立以后,王府曾被公安部宿舍、风机厂、音乐学院等多家单位使用过,清室覆亡后,府邸的产权曾归属辅仁大学。
恭王府花园对外开放,2008年恭王府完成府邸修缮工程后全面对外开放,恭王府分中东西三路,分别由多个四合院组成,后为长160米的二层后罩楼,恭王府历经了清王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历史进程,承载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说法正是对其历史的精准概括。
恭王府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前海西街,是清代规模最大的一座王府,它占据京城绝佳的位置,“月牙河绕宅如龙蟠,西山远望如虎踞”,这是史书上对恭王府的描述,古人修宅建园很注重风水,“处处见水”的恭王府内最大的湖心亭的水是从玉泉湖引进来的,而且只内入不外流,因此更符合风水学敛财的说法,据传我国十大元帅和郭沫若等人、均在恭王府的附近居住过,而且都非常长寿,据说北京长寿老人最多的地方就是在恭王府附近,这个地方真是一块风水宝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待添加

待添加

待添加

待添加

待添加

待添加

待添加

待添加

待添加

待添加

待添加

待添加

待添加

待添加

待添加

待添加

待添加

待添加

待添加

待添加

待添加

待添加

待添加

待添加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子林阁国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