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立即注册

真武大帝介绍

在线免费
真武大帝又称玄天上帝、玉虚师相、无量祖师、披发祖师,是道教北极四圣之一,被奉为北方主宰之神与水神.以下是对真武大帝的详细介绍:

起源与演变
起源于星辰崇拜和动物崇拜: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将黄道恒星分成二十八宿,北方七宿被称为玄武。战国后,逐渐把二十八宿分为东、南、西、北四方,每方七宿,据其形象分别以东方青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四灵命名。汉代以来,龟蛇便作为北方七宿玄武神的象征而受到人们的奉祀,后来玄武信仰被道教吸收并人格化,逐渐成为道教的大神.
与净乐国太子的传说:据道教经典记载,真武大帝原是净乐国太子, 农历三月初三诞辰,为太上老君第八十二次变化之身。其长大后勇猛刚正,唯务修行,发誓除尽天下妖魔,不愿继承王位,后遇紫虚元君授以无上秘道,又遇天神授以宝剑,入武当山修炼四十二年,农历九月九日功德圆满后白日飞升。玉帝封其为北方之神,镇守北方,统摄玄武之位,并将太和山易名武当山,意为“非玄武不足以当之”.

历史发展与封号
唐宋时期:在唐代出现了专门奉祠玄武的宫观,北宋真宗时,因避其尊祖赵玄朗之讳,将玄武改为真武,号“镇天真武灵应佑圣真君”,此时真武信仰开始盛行.
元末明初:由于丘处机、张三丰等人对道教的发扬光大,加之明初洪武、永乐两代帝王的神化与加封,使真武大帝信仰达到了历史的巅峰。传说朱元璋战败遁入武当山,幸得真武大帝庇佑而躲过敌军追杀,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册封真武大帝为玄天上帝。朱棣发动“靖难之变”夺取王位时,真武曾多次显灵相助,因此朱棣称帝后特加封其为“北极镇天真武玄天上帝”,并在真武的发祥地武当山的天柱峰顶修建“金殿”奉祀真武神像,在北京也修真武庙奉祀真武,还在紫禁城南北中轴线上修钦安殿奉祀真武.

形象与特征
常见形象:通常被描绘为身穿盔甲或身着玄袍、金甲玉带,披发跣足,手持宝剑,脚踏龟蛇,顶罩圆光,面目威严,怒目而视,十分威猛。其像长发披肩,身着垂足长衫,袒露胸肌,双手垂膝,跣足外露,端坐于方形坐榻之上,前面脚间塑有一小玄武相伴.
象征意义:北方属水,故真武大帝作为北方之神也被视为水神,主管降水。同时,龟因其寿命长而成为长寿和不死的象征,龟蛇合体则是阴阳交感演化万物的象征,且玄武星为南斗,祭拜南斗可以增寿,所以真武大帝也被看作司命之神.

职能与地位
职能:作为道教的护法神,真武大帝负责镇守北方,统摄真武之位,斩妖除魔,驱邪避祸,保佑家国安泰,还掌管着三界妖魔,负责天庭的北天门安全,连孙悟空都不敢轻易去闯.
地位:真武大帝是道教北极四圣之一,在道教神仙体系中,其地位虽在北极紫微大帝之下,但明代之后,真武信仰风靡神州,影响之大和信众之多,远超其他三圣。他也是道教尊奉的北方守护神,在民间信仰中被尊为镇宅护院的神祇,深受百姓信奉.

相关文化
宗教文化:真武大帝的信仰在道教中占据重要地位,其诞辰和飞升的日子被道教作为重要日期,信众会到真武宫虔诚叩拜,祈福迎祥。同时,与之相关的经典如《元始天尊说北方真武妙经》《道藏·洞神部玄天上帝启圣录》等,也丰富了道教的文化内涵.
民俗文化:明清两朝,真武大帝的信仰与民俗活动紧密结合。由于其水神的职能,许多地方建有真武庙用于祈雨、镇水等。在一些地区,还有与真武大帝相关的庙会等活动,人们通过祭祀、参拜等方式,祈求风调雨顺、平安健康.
建筑艺术:武当山作为真武大帝的道场,有众多与之相关的建筑,如武当山的九宫八观、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岩庙等。这些建筑不仅体现了高超的建筑艺术,也成为了真武大帝信仰的重要物质载体,吸引着众多信徒和游客前往朝拜和观光.
 
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2022-12-5 00:00
上一篇:南极仙翁介绍下一篇:瑶池圣母介绍

最新评论


待添加

待添加

待添加

待添加

待添加

待添加

待添加

待添加

待添加

待添加

待添加

待添加

待添加

待添加

待添加

待添加

待添加

待添加

待添加

待添加

待添加

待添加

待添加

待添加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子林阁国学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