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立即注册

汉代皇陵风水

?古代的皇帝是非常重视自己死后的事,在历史上,皇帝修建皇陵都是王朝的大事。从皇帝登基之后,皇陵就会开始修建,通常情况下一个皇陵能够修建十多年的时间。历史上出现了一种罕见的现象,就是皇帝驾崩了,皇陵还没有修完。这样的事在很多朝代中都有发生。历史上记录在册的皇帝一共有四百多位,在这些皇帝中,大部分皇帝都是有皇陵的。仅有少部分王国之君是没有皇陵的。通常情况下,皇陵的修建都是庞大的工程,其次皇陵也不是一个,而是“皇陵群”。众所周知的是,古代的皇陵选址是非常重视的,这些地方大多数都是风水宝地。举个例子来说,清东陵是清朝的皇家陵墓,在这里,每一年的雨季都会下28场雨,不会多一场也不会少一场。通过这样的事只能说明清东陵的天气是特殊的。与风水是没有关系的。古人是非常重视风水的,无论是哪一位皇帝,都是很重视风水的。那么为什么古代的时候,选皇陵就能够把握住风水宝地呢?总的来说古代的皇陵风水宝地都是靠一本书,这本书就是《葬书》,它的知名度肯定是很低的。那么这本葬书是干什么的呢?这本书就是阐述了风水理论。清东陵之所以选择在唐山市的遵化市,原因不是因为风水好,而是因为这里距离清朝的京城近。仅此而已。为什么清朝要选择遵化市最为皇陵的修建地点呢?原因就是清朝有严格的祭祖程序,每年都要去皇陵进行五次祭祖,古代的时候交通不便利,没有飞机和高铁这种快速的交通工具,于是皇陵只能够选择近距离的地点进行皇陵的修建。由此说来清东陵的修建与风水几乎没有什么关系。即使是清西陵也是如此。葬书是东晋郭璞的著作,全书不到两万字,阐述了古代人们选择皇陵的根本要素。清东陵的选址,第一个要素就是距离清朝的京城非常近,那么第二个原因是什么呢?或者是有什么其他的方法让清朝皇帝选择了清东陵的位置呢?现如今的人们对郭璞肯定是不太熟悉的。郭璞有很多头衔,最为著名的就是风水学者。由此说来郭璞的建树肯定是非常厉害的,否则也不会写出葬书这样的著作。郭璞自少博学多识,长大之后的郭璞在各个方面都有所建树,不过最厉害的还是在风水方面。不过郭璞的死是很可惜的,他被东晋的权臣王敦给杀了。当时的王敦要起兵造反,让郭璞占卜,郭璞回答:“不会成功。”可是这样的结果引起了王敦的怀疑。郭璞死后,他的著作没有被毁,于是葬书这本著作流传了下来,后世很多风水学者,都对葬书进行过研究。葬书被古人看成是神书之一,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葬书被看成是神书,也是对郭璞建树的肯定。魏晋时期之后,历朝历代的皇帝选皇陵,都是参考葬书中的两句话。第一句就是“葬者,乘生气也,生气附形而有,依土而行。”,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主张以石山土穴为上吉。所以皇陵大部分选择的都是在山的附近,或者是在山中直接修建。唐朝武则天的墓就是如此。武则天的乾陵就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县城北部6千米的梁山上。这就是对葬书所说最好的证明,大部分皇陵几乎都与山有关。包括清东陵、清西陵等等,它们都几乎是在山的一旁,或者是就围山而建。其次另一句话就是“夫葬,以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这是一句古墓风水必备的条件。有山自然要有水,山水两得才能凝聚灵气。因此现如今发现的皇陵来看,大部分都是依山傍水的。其次葬书中对山的定义也进行了解释,“后玄武”指的就是山,这里的山必须是高大,前面还要蜿蜒出一个小山包,这种地形是最好的。其次最好皇陵的两边要有水流,而且是自然的水流。这一点大部分皇陵都没有做到。现如今看来,皇陵大部分都是依山傍水而建的。清东陵,位于河北省遵化境内,世称“是一块难得的风水宝地,北有昌瑞山做后靠如锦屏翠帐,南有金星山做朝如持笏朝辑,中间有影壁山做书案可凭可依,东有腾飞倒仰山如青龙盘卧,西有黄花山似白虎雄踞,东西两条大河环绕似两条玉带,群山环抱的堂局辽阔坦荡,雍容不迫,真可谓地臻全美,景物天成,王气葱郁”。在东陵的15座陵寝中,长眠着161位“帝、后、妃、皇子、公主”。那么,是不是清东陵的每一座陵寝都是风水宝地呢?铁的事实会告诉你: 1、昭西陵:孝庄文皇后的陵寝,1687年孝庄安奉于此,1725年安葬于地宫。孝庄安奉于此地后出生的“乾隆(1711年生)”,“乾隆皇帝”在位60年,享年89岁,创造了大清盛世。 2、孝陵:“顺治皇帝”的陵寝,“顺治”安葬于此后出生的“雍正(1678年生)和乾隆”。“雍正”在位13年,享年58岁,“雍正”一扫“康熙”积弊颓风,为“乾隆”创大清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景陵:“康熙皇帝”的陵寝,1722年“康熙”去世后安葬于此,此后出生“嘉庆皇帝”,但“嘉庆皇帝”是在“雍正”安葬在“西陵泰陵”后出生的,“嘉庆”的先天命运是由“泰陵”决定的。“嘉庆皇帝”在位25年,享年61岁,是一位平庸天子,大清由盛而衰的转折时期。 4、裕陵:“乾隆皇帝”的陵寝,1799年“乾隆”安葬于此后出生了“咸丰皇帝”,“咸丰皇帝”在位11年,享年31岁。 5、定陵:“咸丰皇帝”的陵寝,1866年安葬于此后出生了“光绪”和“宣统”两位皇帝,“光绪”在位34年,享年38岁;“宣统”在位3年,享年61岁,清朝末代皇帝。“定陵”是一个生了“亡国之君”的陵寝。 6、惠陵:“同治”的陵寝,1878年“同治”安葬于此,“同治”无后代。至于“顺治皇帝”是在有了“沈阳东陵福陵”后出生的;“康熙皇帝”是在有了“皇太极的沈阳昭陵”后出生的;“道光皇帝”是在有了“清西陵雍正泰陵”后出生的;“同治皇帝”是在有了“清西陵道光慕陵”后出生的。“顺治、康熙、道光、同治”这四位皇帝的先天命运都与“清东陵”没有任何关系。通过上述事实,我们应该明白:清东陵中只有“孝陵、昭西陵”是生“明君创盛世”的风水宝地,出了“雍正、乾隆”两位好皇帝;而“裕陵、定陵”都出断子绝孙短命亡国皇帝。至于“惠陵”因其无后代而没有了风水上的实证意义;“景陵”也因在“康熙”去世后“雍正”去世前并没有出生“大清皇帝”而不能用事实实证其是否风水宝地。在这里我们只用事实说话。不从风水理论上瞎评价每座陵寝的好坏。风水宝地的实质是“穴位是否点在了龙脉中蕴藏脉气能量的那一个地层里能量聚集最大的那一个点上,而不是龙脉外部形貌的山环水抱砂水有情,龙脉的外表只是‘寻龙点穴’的次要因素,‘寻龙点穴’的主要因素是龙脉的内部结构和龙脉中脉气能量聚集的方式”。明此理,则“清东陵哪一座陵寝是风水宝地,哪一座陵寝不是风水宝地”便可一眼看穿。献陵献陵位于渭北高原上的徐木原(今陕西三原县境内)。徐木原在唐代,又称为万寿原,有的史料也称是白鹿原。徐木原属吕梁山的支脉北山山脉,属中国古代堪舆家眼里“三条大龙”里最重要的“北龙”中的一条支龙。但徐木原的海拔只有500米,与昭陵所在九旧降那米海拔相比,自然是没有气势的。不过,徐木原虽然地势平坦,视野还是相当开阔的,远望长安,心悦神怡。考古资料显示,献陵位于徐木原的正中,陵西侧4公里处有第11代孙武宗李炎的端陵,再往西 6.5公里处有武宗李炎的长兄、唐敬宗李湛的庄陵。史载,献陵这块风水宝地,为太宗李世民卜选敲定的。中国古代的风水宝地,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述,但“藏风得水”,是每一块风水宝地的基本特征。风水风水,关键要有“水”,而且水的流向要曲曲折折,回首留情,不能直来直去,否则*无比;对周围的地势、山形,则要求“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即所谓“四灵说”。实地观察的方法是,“玄武低首,朱雀翔舞,青龙蜿蜒,白虎温驯”。对照此标准,李世民为李渊卜选的葬地徐木原并非是一块完美的万年吉壤,风水上的“缺点”明显。关中多宝地,但却多为前人所占。由于西汉帝王陵已将渭北高原靠近渭河、最得“水”的地方先占用了,所以,大唐帝王只能往汉陵以北的区域卜选,不然根据“葬者宜在国都之北”的原则,就没有位置了。在当时袁天罡、李淳风、杨筠松等风水大师的指点和探寻下,十八陵全部位于汉帝陵之北的第二道高原上。自乾县至蒲城,东西绵亘近300里。据陕西当地的考古专家考证,摸清了分布情况,自西而东依次为:高宗与武则天合葬的乾陵、僖宗李儇的靖陵、肃宗李亨的建陵、太宗李世民的昭陵、宣宗李忱的贞陵、德宗李适的崇陵、敬宗李湛的庄陵、武宗李炎的端陵,高祖李渊的献陵;庄陵、献陵一线以北自西而东为懿宗李y的简陵、代宗李豫的元陵,文宗李昂的章陵、中宗李显的定陵、顺宗李诵的丰度、睿宗李旦的桥陵、宪宗李纯的景陵、穆宗李恒的光陵、玄宗李隆基的泰陵。中宗李显的定陵中宗李显的定陵中宗李显的定陵从十八陵的分布情况来看,显得杂乱无章、位序混乱,如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陵乾陵,就曾受到指责,被认为乱了风水位序,在祖宗的头上“撒尿”,没有明清帝王陵那么讲究、严谨,唐陵多依帝王个人的喜爱、命运而定,讲究个性,这明显不符合之后越来越成熟、细腻的风水伦理。唐肃宗李亨建陵唐肃宗李亨建陵阙台遗址如果从中国古代的风水理论上来判断,十八陵中,风水最好的要数李世民的昭陵和位于武将山李亨的建陵,有泾河、泔河相绕。李治与武则天的乾陵,则呈女性特征,阴气太重,属风水宝地中的另类。大唐首陵与汉太上皇成“邻居”开国皇帝的陵寝,每朝都是很重视的,因为首陵的风水最为重要,荫佑子孙,可保龙脉不断,王气旺盛不泄。但大唐的首陵却是个例外,李渊的献陵比较简单,风水粗糙,这也成为后世指责李世民的理由之一。但大唐这座首陵里面却暗藏玄机,从选址到规制,李世民都应该是费了一番心思的,此举不是没有因由的。李世民为什么将父亲的万年兆域卜选在徐木原?据说,是李世民有意让李渊与刘邦的父亲做邻居。李世民时将自己与大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刘邦相比,而刘邦的父亲叫刘惴,原来也曾被封为太上皇。刘惴的陵寝,书上记载叫“万年陵”,位于献陵东7.5公里处。既然都是太上皇,其历史地位是相当的,所以李世民将其父葬于万年陵西侧的徐木原上。但李世民在卜地时,还是多留一个心眼,将李渊的地位“抬高”了一点,徐木原海拔500米,而刘惴陵所在地为450米,从形势上看,矮了不少。也有史学家认为,葬徐木原与刘惴为邻,可能有李渊自己的意思。李渊死时是70岁,时当太上皇已有9年。在过去,人生七十古来稀,“玄武门兵变”时李渊61岁,也是高寿了,他生前肯定考虑过自己的后事。可见,徐木原的陵址,李渊生前至少应该是知道的。陵前石刻铭文泄露皇家秘密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考古专家曾在献陵前著名石刻石虎东侧发现了“武德十年九月十一日石匠小汤二记”的铭文,这里又有玄机。有学者认为,这是工匠当时误刻。但这理由站不住脚,如果真是误刻,那工匠还能活?不被砍头,也要受刑罚。另有学者认为,这是献陵在李渊在位时,至少生前即着手营建的证据。而且,从铭文中甚至可以推测,李渊是没有料到自己会被儿子赶下宝座的,工匠这才提前刻上了年号,所以才有“武德十年”的出现。而实际上,历史上的这一年史书是“贞观元年”,皇帝是李世民。但这行铭文为什么能留存下来,里面的玄机到底有多深,至今未解。唐帝陵的一大特征是“依山为陵”,开创了中国古代帝王陵寝的新规制。18座陵寝中有14座是这种类型。但作为首陵的献陵却是秦汉时期帝王陵旧有规制,平地起冢,“封土为陵”,呈覆斗状,这很特别。除了献陵外,敬宗李湛的庄陵、武宗李炎的端陵、僖宗李儇的靖陵,也是遵李渊的献陵规制而建。帝王大唐风水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1970-1-1 08:00
上一篇:江西名地风水下一篇:风水半壁虎

最新评论


待添加

待添加

待添加

待添加

待添加

待添加

待添加

待添加

待添加

待添加

待添加

待添加

待添加

待添加

待添加

待添加

待添加

待添加

待添加

待添加

待添加

待添加

待添加

待添加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子林阁国学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