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转运免费算命网小编全文: 福州城址选择与风水 中国古代人们对城址的选择十分慎重,认为它是未来事业兴旺与否的关键,关系到族人和国家的前途与命运,必须作为头等大事,集中全族人的智慧,由最高领导者作出决定。《诗经》中《大雅·公刘》篇就记述周朝祖先公刘,约在公元前十五世纪,率领族人迁居陕西旬邑县选址建城的经过。 福州古城始建于汉朝初年,当时闽越王无诸助刘邦建立汉朝后,在福州建冶城,冶城旧址在今鼓屏路一带,这里北有森林茂密的越王山,因它像屏风一样挡住北面寒气,又称屏山,其东麓为冶山,又名泉山,是一座小山,无诸即选此筑城,该地山环水绕,百泉汇集于池,传说欧冶子在此铸剑,故称欧冶池,池面十几里,四周林木繁盛,土地肥沃,既可防洪涝,又可灌溉周围田地。 闽越国发展很快,到汉武帝时,闽越王郢仗着国力强盛举兵围东瓯、攻南海,严重威胁汉朝的集权统治,20年后,东越王余善举兵反汉,汉武帝于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派兵平叛,灭闽越国,拆除冶城,把居民迁往中原,福州古城一度荒废。 晋太康元年(280年),晋武帝在吴建置的建安郡地,增设晋安郡,辖地相当于现在福建的东南沿海地区,太康三年,任命严高为晋安郡守,严高到任后见旧城狭小,不足以聚众,即着手选择新址,他原计划将新城建在白田渡,又嫌不是向南发展,于是以地形图向着名地理风水学家郭璞求教,郭璞根据风水理论建议把新城建在有龙脉之地的地段,于是福州古城得以重建并一直沿用至今。 福州古城建筑中的风水格局 福州地处福建东南部,古时是闽江入海口,四面环山,气候宜人,地理条件十分优越,自闽越王无诸建都城于福州后,二千多年来福州一直是福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明朝初年重修福州府城后,形成理想的风水格局。 1、相对封闭式格局 明代福州古城修建后,形成一个相对封闭式的地理环境,从城中看,东有鼓山,西有旗山,南有方山(五虎山),北有莲花山,这四座大山的余脉环绕福州城,形成山环形势,同时闽江自北向南从福州城南穿流而过,形成水绕形势。 2、南北中轴的形势 福州古城建筑自北向南形成南北中轴线的形势,城北为屏山,在屏山正北城墙上建楼,称作样楼,后改名镇海楼,镇海楼与华林寺上下呼应成为城北最主要的风水宝地,镇海楼历经多次重修于1970年被拆毁至今未重修甚为可惜。 3、阴阳协调的布局 福州古城建筑的平面布局采用风水思想中的四分世界观用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代表东、西、南、北四方守护神,福州古城建有东、西、南、北城门与中心鼓楼结合起来形成阴阳协调的布局反映天圆地方形势。 总的来说福州古城建筑的选址与风水格局体现了古人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视和追求。 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1970-1-1 08: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