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立即注册

风水意周

?“周易”简称“易”,是我国商周时代认识自然和社会的理论工具。“周易”通过八卦形式(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推测自然社会变化,认为乾坤两种势力的相互作用是产生天下万物的根源,所谓“刚柔相济,变在其中”。易有变易(穷究事物变化)、简易(指简驭繁)、不易(永恒不变)三义,相传为周代人所作,故名。“周易”包括《经》和《传》两部分。《经》主要记载的是八卦、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关于这些符号的来源和意义,我国学者猜想可能是早期人类社会结绳时代结绳符号的变相。当真正文字产生后,最初的这些结绳符号就变成了宗教文字,于是这些奇特的符号就成了用来占卜吉凶的神秘象征。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被确定后,巫师们又造出解释符号的文字,就是“卦辞”和“爻辞”。当时的人们相信六十四卦包括天事、人事的全部,所以由卦中可以找到万事的吉凶祸福。“卦辞”和“爻辞”是解释这些吉凶祸福的词句。“卦辞”和“爻辞”文字古奥难懂,恐怕在西周后期很多词句已经难以解释。于是当时巫师中的哲人就又作出《传》来解释“卦辞”和“爻辞”。《传》一方面把“卦辞”和“爻辞”解释得使当时的人易于理解,另一方面又借题发挥以阐发他们自己的新思想。西周末期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大过渡时代,一个新的时代即将到来。在这种时期思想方面也不会毫无变化,《传》正是这种新思潮下的产物。《传》的中心思想是“乾坤哲学”。在当初的六十四卦中,乾坤就是具体的天地,只是六十四卦中的两卦,除居首位和代表对象的体积较大外,并不比其他六十四卦特别重要。但是到了《传》中,则情形大变。乾坤已不再是指具体的天地,而是成为产生天地万物的两种基本原理。这是中国思想史上最早的二元论。乾元是天的原理,是动的原理,是宇宙万物的根源,“万物资始”。坤元是地的原理,是静的原理,是万物所自生,“万物资生”。乾坤二元是宇宙的基础。“天地交而万物通”,“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天地养万物,“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天地革而四时成”。总之,乾坤二元包括宇宙间一切现象与事物。二元相对而不相抗,相感化而产生宇宙万象。乾坤二元若不合作,则宇宙万物万有皆将停滞。乾坤二元之理不只包括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也是乾坤所生。同样逃不出乾坤的范围。所以宇宙的理就是人世的理;人君明天理而小心遵循,则万事亨通;不然则必遭灾祸。人君治理国家,必须明白此理。“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圣人以顺动,则刑罚清而民服”,“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以上强调了人君顺天理以治人世的道理。《传》表达了纯粹的政治思想,向人君讲述治国之道,应以乾坤为根据。“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就是说人君以乾坤之理治国,第一必须自强不息,第二必须修德积德。那么人君应如何修德,“多识前言往行,以蓄其德”。“德”是一种神秘的力量,人君有德,天下必然大治。《周书》是《尚书》的主成部分,是周代的大事记录,是半历史半哲学的著作。《周书》中大部分篇章都富有哲学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萌芽。《周书》的基本原理是天人合一思想。上帝为天下主宰,有德者受天命为天子,替天行道,治理天下。为人君者如果不积德行善,就会断天命而失天下。夏、商的兴亡与商、周的交替无不是出于这个道理。《周书》中的《洪范》是一篇系统的、极富哲理的政治著作,是集远古政治思想之大成的杰作。它告诫统治者:人君欲治理天下,永保天命,就必须采用天赐神启的宝典《洪范》。《洪范》记载了九种大事,也就是根据天人关系治理天下所必需的“洪范九畴”:一、五行。即水、火、木、金、土。这是天给人类创造出来的五种原料,代表天道和物质世界。人类生活所需要的一切物质资料,都是由这五种原料产生出来的。人君必须明白五行的道理,善于运用五行以治天下。五行为人世所必需的五材,“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所以人君必须知道如何支配五行。二、五事。即貌、言、视、听、思。这是人君的五种行为,代表人道和伦理世界。根据“天人相感”原理,“在天为五行,在地为五事”,这样就把天道和物质世界,与人道和伦理世界结合起来,从而为人君统治天下找到了合理的依据。人君行“五事”,治理天下,就是替天行道。同时也要求人君行“五事”时,要表现为恭、从、明、聪、睿,这是人君所以为人君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准则。三、八政。即食、货、祀、司空、司徒、司寇、宾、师。这是人君行人事(五事)、理天道(五行)时,所应做的八种国家大事,代表天人(物质与伦理)合一的王道。这八政又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三政。“食”指农业,“货”指工商业,“祀”指宗教活动。“祀”是一种向上天祈求“食”和“货”。或向上天表示感谢时所必需的礼节。这三政可以说是国家的根本大事,是人君下对民上对天所必须履行的责任。食与货是国家所必须的物质条件或经济条件,祀是国家所必须的精神条件或宗教条件。第二类是三官。这是三政之外,掌管国家内务的行政官属。司空专管一切公共事业,如工程建筑、开河治水之类。司徒总管民政教育之类。司寇专司刑事。人君必须监督这三官的职务履行。第三类是国家不可避免的两种对外事务。“宾”指接待使节、派人出使的事务,是国家和平时的外交关系。“师”指行军征伐,是国家战争时的对外关系。四、五纪。即岁、月、日、星辰、历数。这是五种普通的天象,可以用来观测八政是否完全实行。八政若行,则五纪皆不出常轨;不然,则天象必乱。五、皇极。即指“天”是统制一切的,“天”为保护下民,便派遣其儿子作代表来进行统治,皇极就是上天授予天子之王权。所以说:“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王行八政正是依靠上天所赐的皇极。六、三德。即正直、刚克、柔克。这是人君依据天人合一原理,在进行统治时所使用的三种政术。天下太平,人君则采用平和的“正直”手段。天下变乱,人君则采用果断的“刚克”手段。天下乱而复治,人君则采用怀柔的“柔克”手段。七、稽疑。即卜、筮。天子治国,常常遇见疑难而不能解决的问题,在这种情形下,天子就用卜、筮二法,去敬问和体会上天的意志以助其解决疑难。八、庶征。即雨、晴、热、寒、风、时。这是自然界反映王道是否得行的最后征兆。五纪只代表一般的天象,只能指示王道行否的大体。而王道各部完全畅通与否,还需详细观察四时之变化,观测气候之邪正,然后方能决定。若一切自然界的变化都能按常轨进行,那就是王道亨通的征兆。反之,那就证明王道未行,天子就必须努力修德积德。九、五福六极。这是人世间反映王道行否的最后征兆。王道若行,天必降“五福”,即寿、富、康宁、攸好德、考终命以表酬报。王道若不行,天必降“六极”,即凶短折、疾、忧、贫、恶、弱以示惩罚。假如天降六极,天子仍不知悔改,上天就会夺回皇极而另命他人为天子。总而言之,《洪范》以及《周书》各篇的思想可以说是天人合一的政治理想。它告诫统治者,若要治理好人事,必须先明天事,先明一切自然之理。人事若治,则天事必行,自然规律不可失常轨。国家若风调雨顺、政治清明,说明天子之人事行,则可得到上天保佑而长保天命。反之,则受灾祸,甚至失天命而丧天下。易经和风水是为整体与分的关系。《易经》是风水的精华之作,也是风水入门者的必读之书,其在改造自然、风水布置方面不乏科学理论,是风水科学化的奠基之作,对于人们更好地改造自然、改善生活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易经》是群经之首,群经一般包括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有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四书五经思想的构建离不开易经思维,因为易经所诠释的是宇宙与人的真如实相,这是易经的学术意义。再往简单来说,风水只是易经很小的一个分支的,易经是系统哲学,涉及社会,人类,宇宙,很多方面的。它们在某些方面有共同体,易经里的中心论点阴阳是风水的主要依据,风水在解释场所的阴阳的疑问,是关于地处的位置,靠水或者偏山,甚至是房间的格式,和各种东西的摆放,都是关于阴阳,这符合易经里天地万物都有其命定的归宿,相生相克,甚至是房间的朝向,太阳对于房间的照射程度,这都有关阴阳的问题。易经涉及的东西更广,而风水则是专门针对一种方面而进行解释的学问,尤其是在阴阳方面,易经最先提出这一理论,而风水是在以后借鉴易经并且完全吸收而拓展的更深的。扩展资料:风水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一门玄术,也称青乌术、青囊术,较为学术性的说法叫做堪舆。风水是自然界的力量,是宇宙的大磁场能量。风就是元气和场能,水就是流动和变化。风水本为相地之术,即临场校察地理的方法,也叫地相、古称堪舆术,它是一种研究环境与宇宙规律的哲学,人既然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也是人的一部分,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风水的创始人是道家女神九天玄女,比较完善的风水学问兴起于战国时代。风水的核心思想是人与大自然的和谐,达到“天人合一”,早期的风水主要关乎宫殿、住宅、村落、墓地的选址、座向、建设等方法及原则,为选择合适的地方的一门玄学。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易经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周易主要是指坐山在二百四十分度中的线位,是堪舆中确定坐山坐度的细节。厉伯韶《分金诗》上说:“先将子午定山岗,再把中针来较量;更加三七与二八,莫与时师论短长。”这裏的三七和二八讲的是二百四十分金的使用,三七分金和二八分金都是属於吉度分金。,也是近代风水术中解释比较混乱的问题之一。未入杨公之门之人,被三七分金和二八分金弄得一头雾水,不知所从。主要原因是因为《罗经解定》等解释罗经的作者不懂三七分金和二八分金的实际内涵,乱解一通造成的後遗症。《罗经解定》上说:“加减之法,是第一紧要功夫。故於正针三七分数,脱气有不合,即取缝针二八分数。乃为乘得生旺,避得孤虚。时师多以二八指为三七,三七反为二八。迷而多误,故曰莫说短长。”写罗经解的人竟然对三七和二八分金的理解如此稀裏糊涂,难怪世上的许多地师更摸不著头脑了!,其原理出於《洛书》之数理。《洛书》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居其中,化为四象,太阳居一而连九,四九三十六数;太阴居四而连六,四六得二十四数;少阳居三而连七,四七得二十八数;少阴居二而连八,四八得三十二数,合计一百二十数。左右两边共合二百四十之数。这是二百四十分金的数理之源。在不同的线度上,天地之气的厚薄、浓淡、旺衰状况是各不相同的,呈现出有规律的此起彼伏的变化,但是天地之气在任何线度上的总和都是十分。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1970-1-1 08:00
上一篇:风水找坟下一篇:风水战神

最新评论


待添加

待添加

待添加

待添加

待添加

待添加

待添加

待添加

待添加

待添加

待添加

待添加

待添加

待添加

待添加

待添加

待添加

待添加

待添加

待添加

待添加

待添加

待添加

待添加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子林阁国学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