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立即注册

东林寺风水

?东林寺净土苑和东林寺区别是东林寺是被毁了的,目前的东林寺是重修的,位置和以前的不一样,原来东林寺遗址,即目前的净土苑,是后人修的一个园林。东林寺净土苑:东林寺净土苑位于庐山之南,北靠庐山,南向鄱阳湖,东接温泉镇,西邻昌九高速公路,地势开阔,交通便捷,苑内有可供生活用水的观音塘水库及几处小型水塘,森林茂密植被丰盛,地形高低错落有致,山水交映,风景优美,堪舆专家盛赞此处为希有难见之风水宝地。一、杨益的著作据《人子须知》载有疑龙经、撼龙经、画筴图、四大穴法,立锥赋、拨砂图、胎腹经、望龙经、倒杖法九部。《天机会元》载有疑龙经、撼龙经、黄囊经、青囊经、穴法心镜、玉尺经、二十四倒杖七部。《宋史?艺文志》载,曾杨青囊经歌、正龙子经、天玉经三部。今考证,符合杨益风水术法的,可靠的著作是郭杨风水实践纲领,137字的《青囊奥语》。其次,是郭杨风水实施细则《天玉经》原著。再次,是步砂量水准绳《玉尺经》原著共为三部。(详见拙作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四库全书堪舆类典籍研究》)二、风水实践杨益在石船山除授徒传术外,风水实践主要的是率其高徒曾文辿协助卢光稠扩建赣州城。《于都县志》(同治版)《武事志》载:“唐?光启元年(885)春,南唐卢光稠取虔州,自称刺史,以于都谭全播为谋主,是时王朝攻陷岭南,全播攻王朝取其虔州,天复中取其韶关,以光稠子延昌守之。天佑六年(梁开平三年)(909)秋,虔州刺史卢光稠以州附于淮南,遣使请命于梁,梁以为百胜将军防御使,七年(910)冬,防御使卢光稠殁,卢光稠立其子延昌。八年(911)冬,百胜军指挥使黎球杀卢延昌而代之。梁以球为防御使。球暴毙。牙将李彦图自立,谭全播称疾不出,彦图死,州人相率皆全播请之,全播乃起,遣使请命于梁,拜防御使。十五年(918)梁贞明四年,冬十一月,吴主杨谓将刘信拨虔州,仍以谭全播为右威卫将军,领百胜将军节度史。”《赣南卢氏族谱?卢光稠传略》还载“卢光稠……治政三十多年,做出了许多丰功伟绩,首先将高琰创建的赣州土城墙,由一平方公里左右,扩建到三平方公里左右,为宋虔州军孔宗翰修砖石城奠定了基础。把唐代的旧街横街扩为六街,增修了阳街,斜街,剑街,长街,而且还修了拜将台,皇城(现尚存东墙,南墙,西墙部分墙体)。寿量寺原为光稠家庙,传说卢光稠因为身患疾病久医都不能见效,乃请来僧人道诚将其治愈,光稠欲送礼重谢,道诚推辞说:“得一袈裟地足矣”。于是光稠当即赠他的东宅花园为道诚建了一座寺庙,起名为“卢兴延寿”后改名“圣寿”。宋祥符年间(1008-1016)易名为“寿量寺”,元末毁于兵灾,明洪武(1368-1398)僧人荣安重修,大学士解缙为其题字“寿量寺中兴碑”。据江西省赣州市文物局局长,博物馆馆长韩振飞在第二届中国赣州杨仙岭(杨筠松)风水文化与旅游开发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中《试论赣州城的风水》一文中称“唐未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赣南宁都客家人卢光稠率众起义,占据了赣州城,卢光稠为实现他称王的大业,决定扩建赣州城。由于杨筠松掌握有丰富的天文地理知识,于是他辅佐卢光稠担当起扩城的踏勘规划工作。第一,拓展了城市规划实施扩城工程后,赣州城的城区面积达到了312平方公里,可以满足卢光稠称王的城市功能需要。第二,确定了城市发展的方向以北端衙前为起点,由北端衙门前的阳街,向南发展了约千米,直到今天赣州市的城市发展主轴,都是沿着这条向南的轴线发展的。第三,对位于城市北端章贡两江合流处的衙署进行了重构。为配合卢光稠称王的政治需要,重构了衙署,重构后的衙署,其内部的各项建筑功能设施,符合称王政治目的礼制要求,以致赣州的百姓将衙署称为“隍城”并延至今日。第四,对城市街道进行了整体规划在唐代衙署前面十字街的基础上,规划了六条城市主干道。唐代的十字街位于今建国路与西津路、章贡路相交之处。由衙署直通正南门称阳街。东西向的西津路和章贡路分别通向西津门和涌金门,称作横街。在城市拓展的基础上,杨筠松又规划建设了与东段古城将平行的长街(今赣江路)和剑街(今中山路和濂溪路),另外,还规划建设了阴街和斜街。杨筠松这位风水大师亦即当之无愧的规划大师对赣州城的规划建设完成之后,赣州的城市格局基本上已确定下来。”《赣南卢氏族谱?卓公祖序》载:“……卓公葬于八都球田龙岗背,坳塘长冈尾,旗形酉山卯向。夫人曾氏葬于本里韶潭盘龙形乙山辛向。次子光稠葬于赣州东林寺面前(载五代《章贡志》),夫人祝文氏葬于本里韶潭盘龙形,附祖安坟。”于都上脑《刘氏族谱?刘江东传略》载:“我脉祖宗江东……唐中和四年甲辰(884)二月初五日生,宋开宝五年(972)十一月殁……公与谭全播共为卢王参政,时杨筠松避乱至虔州,为卢光稠葬父于石人坝”。其中所述卢光稠父亲卢卓墓,一说葬石人坝,一说葬宁都八都龙岗背坳塘长冈尾,旗形酉山卯向,而其夫人曾氏,葬本里(宁都洛口乡麻田村)韶潭盘龙形乙山辛向,很显然卢卓任赣州刺史,率其子光稠迁居上犹县双溪乡,卢阳村,卢卓亡故后葬在赣州西郊之石人坝,然后迁葬故里宁都洛口麻田村是符合事实的。其夫人曾氏“葬于本里韶潭盘龙形乙山辛向”。我于1998年勘察该墓,挂面上端书有“杨公仙绩”四字,水口缝针乙辰,右丁未水倒左,癸、艮、丙、丁诸峰环绕,扦辛山兼戌,坐乙亥火穴,水中冠带主应损官和失龆龄之男。丁未衰水主衰退。2007年勘察时挂面“杨公仙绩”四字由墨书改为石刻。水口甲卯,丙午、艮寅水朝堂,扦辛山兼戌与前同,并注:“清光绪14年5月29日重修,卢王母曾氏葬于此,又把卢王夫人也迁于此,碑刻“地肖龙马形”。迁葬卢王夫人文氏时,违背传统礼制,卢母右而卢王夫人在左侧。上述二次勘察应以2007年勘察较为正确。但该墓经数次重修,兼之墓主布局(排列座次)不合礼制,显系非杨益所扦。于都番岭《重修番岭始祖张公久墓志铭》“鼻祖公允公,盖汉留候之远裔,而番岭开基之始祖也,公揩儒人杨氏,聿来夫耕妇炊,吾家的绵爱自兹始,公生唐大中己卯(859年),殁于唐天成丙戌(926年)。儒人生于唐乾符甲午(874年),殁于唐天成己丑(929年)。三年(932年)同葬仙鹤形乾山巽向,相传此地为杨公筠松所卜……”今考证,该墓水口缝针艮寅宫,庚戌龙入首,朝堂水有乙辰、巽巳、丁未三主流倒左。甲、卯、乙、坤、庚、辛、乾、壬诸峰环绕。挂面倒塌全被土掩埋,无法考其坐向,《墓志铭》所载乾山巽向,属大空亡,非郭杨唯物辩证风水术。宜立戌山辰向兼乾巽。江西乐平流坑《董氏族谱》载:“第一世,司徒合。仲子行仲五,以八世孙德元追赠司徒,葬长坑岭斗牛形,亥山巳向,配罗追赠豫章郡春人,葬枫山岭下黄蛇形巳山亥向,皆杨筠松所卜,事详名位表。第二世司空祯。合长子,行四豪侠,自任丁时援壤义勇捍乡里,贼不敢犯,众感赖矣。以七世孙德元追赠司空。葬富原山金钗形壬亥向。配邓追赠南阳郡夫人,葬白龙塘飞鹅形巳丙向,杨曾二仙有箝记见舆地图,事详名位”。今江西省乐安县牛日镇据流坑《司徒合公史略》载,流坑村是建于五代南唐升元年间,即公历937-942年,与于都县番岭张公允墓建于932年以后的时期相近,都属杨益所卜,而两地相距约三百公里,决对不是串通伪撰的。可以证明杨益在赣州的风水活动时间是自882年起至937年左右止,共约55年左右,再以杨益初来赣州时,是以阴阳龙格龙坐穴,经过风水实践后,才创造符合李四光地应力的科学格龙坐穴乘生气的七十二龙。在古人非长达五六十年的风水实践,是不可能作出如此的成就。设杨益自长安逃回老家是35岁,则杨益生于847年左右,殁于937年左右,享年约九十,才是近似的事实。诚然,杨益来到赣州后的风水实践达五十余年之久,除大部时间从事于赣州城的风水实践外,不仅是上述所列的阴阳宅。在赣南范围内,诸如位于宁都的孙中山祖先孙琍及其夫人陈氏墓,刘江东一世祖刘宗臣铁墓以及寺观--赣县最古的宝华寺等,这些都是杨益在赣南风水活动期内所建。特别是我师父李本芳所说的五马回朝墓,都经考证为郭杨唯物辩证风水术所建。……第五节杨益与曾文辿的死江西兴国三僚《曾氏族谱?杨公仙师传略》载:“后师徒(指杨益与曾文辿)出游至韩信峡药口坝,杨公寿终,享年六十有七。我祖(指曾文辿)亲为卜葬,八仙下棋形,时乃光化三年庚申岁(900)三月初九日也”宁都《黄陂镇志?人物篇》载:“……天复二年(902)二月底,卢光稠召见筠松,筠松带病去虔州,辞归时,卢王派专船护送,船至于都寒信峡药口坝,筠松病危……葬吾躯壳于犀牛下海处,言罢即逝。时为三月初八戌时。……。”刘江东撰《三宝经序》载:“……杨夫子讳益,字筠松……以虔州防御史卢光稠召其葬父,百日节度史加平章流行事,据虔州称卢王,因失信于王,遂赐毒酒,杨公知酒有毒,乃掩倾入杯中,走至于都药口,其毒攻入于心,遂卒葬其地”。《南安府志》和《江西通志》都说:“卒于虔,葬萼中药口”。从上述资料,三僚《曾氏族谱?杨公仙师传略》说杨益是由三僚出游至寒信峡偶然死的,不足信。因为杨益不是定居三僚,同时他们的始祖曾文辿也没有到过三僚,而是在葛坳乡小洇,隐居黄禅寺后至石船山的。宁都《黄陂镇志》所述:“卢王派专船护送,船至于都寒信峡药口坝,筠松病危,言罢即逝”亦属荒唐。斯时,杨益在虔州佐卢王从事风水业务,902年正值扩建赣州城。刘江东撰《三宝经序》说是:“失信于王,遂赐毒酒,毒害致死”也不符事实。仅就杨益佐卢王风水布局扩城建设的功绩,卢王不可能赐毒酒毒害杨益。兴国三僚《曾氏族谱?文辿公传略》载“考吾始祖文辿公……后师徒出游至韩信峡药口坝,杨公寿终,享年六十有七。我祖亲为卜葬……后辿公与诸子徒于袁州万载县观邱山览胜,见形肖五牛饮水穴,结池心,援指谓子徒曰:“吾死葬此”时值粱之贞明丙子(916)岁也,公果腊月仙逝,诸子徒如命安葬,名其地曰“曾仙塘”后其徒于豫章复见辿公,惊其未逝,归发其冢,果空棺而始知辿公尸解。真成地仙矣……”。上述《曾氏族谱》称曾文辿为杨益卜葬,是不符合事实,杨益是卒于937年左右,而《曾氏族谱》所载是曾文辿卒于916年,因此非曾文辿为之卜葬。另据乐平流坑上述《董氏族谱》载:“第二世司空帧墓为杨曾二人所卜”而后才能去宜春万载,这就说明曾文辿非卒于916年,而是卒于为杨益卜葬之后。否则,卜葬者当属与卢王参政的刘江东,始合逻辑。综合上述诸多资料,可以证明江西兴国三僚的《曾氏族谱》所载《杨公仙师传略》和《曾文辿传略》都是不合逻辑,而是清代伪撰的,把杨益的面貌搞的全非。杨益到赣州后,在石船山的授徒传术,佐助卢光稠建王府和寿量寺以及扩建赣州城,为救贫济困奔波于赣南以及江西和全国各地,如福州市尚存唐末所建的符合郭杨唯物辩证风水术的阴阳宅和寺观。风水实践中,杨益创造了科学的七十二龙,撰写了137字的《青囊奥语》和《天玉经原著》《玉尺经原著》三部系统的风水理论经典,卒于虔葬于中药口是铁的事实,这才是杨救贫的历史真面貌。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1970-1-1 08:00
上一篇:东楼头风水下一篇:东来风水

最新评论


待添加

待添加

待添加

待添加

待添加

待添加

待添加

待添加

待添加

待添加

待添加

待添加

待添加

待添加

待添加

待添加

待添加

待添加

待添加

待添加

待添加

待添加

待添加

待添加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子林阁国学网

返回顶部